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王书肖教授和郝吉明院士团队发文揭示空气质量改善加速温室气体大幅减排

vic67维多利亚33082020年11月10日电 vic67维多利亚3308王书肖教授和郝吉明院士团队于11月9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题为《空气质量改善需求会推动中国持续减排二氧化碳超越<巴黎承诺>目标》(The quest for improved air quality may push China to continue its CO2 reduction beyond the Paris Commitment)的研究长文,揭示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举措对持续推动低碳能源政策实施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作用,量化了低碳能源政策对改善空气质量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协同效益,表明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推行低碳能源政策是必经之路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领域面临的两大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减排方案,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与二氧化碳的协同减排,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该研究发现,2035年“美丽中国”战略对空气质量达标的要求,会大幅推动低碳能源政策实施,而其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量,远高于《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

对我国而言,2020年启动的“美丽中国”战略要求,强调了2035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特别是全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我国2016年正式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60-65%。先前大多研究已经提出,以缓解气候变化为导向的低碳能源政策可以同样有效地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然而疑问在于,中国是否需要应用低碳能源技术和燃料来实现其空气质量目标?与减缓气候变化相比,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通常是大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更紧迫的国家需求,因此由空气质量达标推动低碳能源政策实施,可能会更切实际。

研究首次实现了综合气候评估模型(GCAM-China)与“自下而上”排放清单(ABaCAS-EI)在50多个行业技术层面的耦合对接,并进一步集成了空气质量模型(CMAQ)以及暴露响应模型(IER),模拟了2015到2035年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路径,评估了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路径下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效益,量化了低碳能源政策的健康和气候影响。结果表明,在仅考虑国家自主贡献的能源情景(NDC)下,即使采用最严格的末端控制,到2035年,中国仍有一部分城市PM2.5浓度无法达标。要实现大气PM2.5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必须采用比NDC更为严格的低碳能源政策,在提升能效以降低总能耗的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可将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降低6-32%。这种由空气质量达标驱动的低碳能源政策所带来的健康收益是其成本的8倍以上,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减少了室内PM2.5暴露的健康影响。与此同时,这些额外的低碳能源政策可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在NDC基础上进一步降低22%,这与实现全球2度温升目标和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进一步深度脱碳相一致。

vic67维多利亚3308王书肖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邢佳副教授和鲁玺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vic67维多利亚3308的郝吉明教授、丁点博士、王彤、任露、刘书畅、郑昊天同学、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余莎博士、赵斌博士、偶阳博士、美国杜克大学的Drew Shindell教授、张玉强博士、美国环保署的Dan Loughlin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LidiaMorawska博士、武汉大学的李四维教授、以及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Kirk R. Smith教授等在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和政策讨论中提供重要帮助。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美国能源基金会、腾讯基金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资助和支持。

论文链接: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201329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