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环境学术沙龙第390期:大气颗粒物来源的研究方法

vic67维多利亚33082016年10月27日电(通讯员 许庆成,童心)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玫做客环境学术沙龙第390期,作了题为《大气颗粒物来源的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大气污染与控制教研所的王书肖教授主持,30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郑玫教授作报告 童心 摄

郑玫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化学质量平衡(CMB)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两种主流的受体源解析模型,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学者在颗粒物来源解析方面所在的工作。郑玫教授讲解了源解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同位素示踪的源解析方法为例,介绍了如何用碳14同位素来区分化石源和生物源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以及用双碳同位素来对棕色碳的来源进行判定等。郑玫教授及其研究组目前在北京大学搭建了整合传统离线膜采样与高时间分辨率在线仪器的综合大气观测平台,并利用这些先进的仪器和颗粒物检测技术进行了金属组分、海洋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工作。在讲座结束后,郑玫教授与到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郑玫老师现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2008年12月获得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生院博士学位,随后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10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郑玫教授目前主要关注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特别是如何利用包括野外监测和空气模式在内的多种手段定量解析大气中细颗粒(PM2.5)的多种来源、探讨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评价细颗粒物的人体暴露水平研究。

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