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环境学术沙龙第513期:理想化的细颗粒物测量技术

vic67维多利亚33082019年8月5日电(通讯员 乔晓慧)7月31日上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ichard Flagan教授做客环境学术沙龙第513期,做了题为《理想化的细颗粒物测量技术》(Toward Ideal Fine Particle Aerosol Measurement)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大气污染与控制教研所蒋靖坤教授主持,30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大气气溶胶与云的形成以及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细颗粒物(PM2.5)污染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准确地测量细颗粒物,对于认识其来源与成因并进一步控制细颗粒物污染至关重要。Flagan教授的报告纵贯大气气溶胶测量技术的发展史,从明尼苏达大学Kenneth Whitby教授通过开发测量仪器并进行大气外场观测,进而首次提出大气气溶胶的三模态粒径分布,到1971年加州理工学院Sheldon Friedlander教授提出的同步测量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等多参数的理想化构思。Flagan教授提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气溶胶相关研究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尚未实现Firedlander教授提出的理想化构思,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然而,Flagan教授认为理想化的测量技术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关键是围绕问题来设计细颗粒物测量技术。Flagan教授以细颗粒物的健康影响为例解释了这一思路。他谈到PM2.5质量浓度这一指标不一定能真实反映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因为PM2.5质量浓度不必然表征颗粒物数浓度和表面积浓度,而这两个浓度指标与细颗粒物在呼吸系统的暴露量密切相关。如果针对性地开发表征细颗粒物暴露量的测量仪器,则有助于探究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Flagan教授举例说明通过在评估细颗粒物暴露量时,即使引入低分辨率的粒径分布测量信息,也能显著改进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浓度和表面积浓度的暴露量评估结果。因此,需要进一步结合拟解决的问题设计有效的细颗粒物测量指标及相应的测量技术。Flagan教授最后指出,气溶胶测量技术的发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迭代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不囿于传统,敢于提出和尝试创新的思路与方法。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积极提问,与Flaga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Richard Flagan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目前作为Irma and Ross McCollum-William H. Corcoran Professor任职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曾获Fuchs Memorial Award、ACS Award for creative advance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奖励。Flagan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气溶胶科学与工程,包括大气气溶胶、燃烧源气溶胶、生物气溶胶和材料合成中的气溶胶过程等。